《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 2024》11月6日发布
《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 2024》发布:11月6日,自然资源部在2024东亚海大会暨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式上发布了该公报。这是我国首次以公报形式全面反映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内容包含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实践、制度、国土空间自然生态评价、生态保护修复行动和绿色地球中国贡献 5 个部分,展现了生态保护修复的成效以及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 2024》主要内容如下:
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实践:
发展历程:回顾了新中国成立 75 年以来生态治理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不同阶段我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特点和重点转变。
进展成效:展示了 2018 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来,我国在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包括生态系统质量的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加强等。
未来愿景:描绘了新时期党中央关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如守住自然生态安全底线、稳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及重要生态廊道保护建设等。到 2035 年,全国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保持在 315 万平方千米以上,自然保护地陆域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不低于 18%,国家公园体系基本建成等。
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制度:
法制方面:我国生态保护修复法律法规逐步健全,一系列相关法律如海洋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水土保持法等相继实施,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政策方面:政策制度持续完善,不断推出有利于生态保护修复的政策,激励和引导各方积极参与。
规划方面:规划体系基本构建,对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和布局。
标准方面:技术标准有序建立,使得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有了明确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提高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国土空间自然生态评价:
自然生态背景状况:发布了大气水、地表水、海水、成土母岩(质)、土壤、气温等自然生态背景状况。
自然生态分类评价:对林地、草地、湿地、耕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自然生态分区评价:指出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沙化、土地石漠化、冻融型土地退化、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土地损毁、海洋生态灾害等生态风险状况,以及陆域生态基础分区、近海生态分区及特征,为科学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基础支撑。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行动:
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采取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开展重要生态空间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强化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强自然生态监管和执法督察等全链条管理措施。
实施生态修复重大行动: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全要素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发布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打好 “三北” 工程攻坚战等重大行动的重要进展。
开展生态治理专项行动:包括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国土绿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生态灾害防治等专项行动的重要进展。
绿色地球中国贡献:
履行国际责任:中国坚持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深度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防治荒漠化、湿地等公约,响应 “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 等行动计划,举办全球滨海论坛,推进共建绿色 “一带一路” 与海洋命运共同体,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中国生态修复治理模式:提炼形成了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中国山水工程’系统修复治理模式”“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中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中国土地退化治理塞罕坝机械林场模式” 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修复治理模式,为全球生态保护修复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以上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 2024》11月6日发布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153045535@qq.com;
本文地址:https://www.koman.com.cn/news/5029.html